你的善良, 永远不会吃亏

2022年12月13日21:43 学习文摘 6,409次浏览 没有评论

导读:生命,就是一场有序而壮烈的轮回:

善良能遇见善良,温暖会照亮温暖,坚强终连接坚强,力量将拥抱力量。

人生最大的惊喜,就是那些付出的善意与爱,终会穿越经年累月,再次回到我们身上。

稻盛和夫先生常说:

在人生的旅途中,我们会想很多事,做很多事。

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, 想好事、做好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好的结果,想坏事、做坏事就会让我们的人生转向坏的方向。

本文结合稻盛先生对因果定律的深度解读,分享给你:

人生在世,渡人亦是渡己

这世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好运。所有的福报,都源于过往积累的善良。

《新书》有言:“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。”

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永远是相互的。

你替别人考虑,别人才会为你着想;你帮别人渡难,别人才会给你支援。

人生在世,渡人亦是渡己。

命运让善良回馈善良,就是对善良最好的奖励。

这就要说到稻盛先生的—— “一壶水”的利他哲学

稻盛和夫说:“人这一辈子,总会遇到‘缺水’的时候。这时候,别人递过来的‘一壶水’,或许就可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;

同样, 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,你递过去‘一壶水’,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,当他们喝到这壶水的时候,一定会永远铭记你的恩情,在你有困难的时候,他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报答你的恩情。这就是‘一壶水’的利他哲学。

稻盛和夫在创办京瓷后不久,有一次,发现一名车间技术工近段时间总是闷闷不乐,而且还经常会盯着一个地方出神。

于是,他就找来其他员工询问是怎么一回事。

原来,那名员工的母亲得了癌症,正在住院,现在急需一大笔钱动手术。但是他一时又拿不出那么多钱,所以母亲一直无法动手术。

但如果再拖几天的话,母亲的病就会越来越严重,到时候,即便是动手术,可能都没有什么用了。稻盛和夫听完后,什么话也没说,就转身离开了车间。

第二天,那名员工一大早就来到稻盛和夫的办公室,流着眼泪感谢他的帮助。

原来,当时稻盛和夫听员工说完情况后,就直接去了那名员工的母亲住的医院,为她交了手术费。

那名员工非常感谢稻盛和夫的帮助,并保证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工作,来报答稻盛和夫的恩情。

在稻盛和夫看来,作为一名领导,帮助员工解决困难是件再平凡不过的事情。

当时他并没有考虑太多,更没有想过要那名员工报答什么,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帮助而已。但是对那名员工而言,这种雪中送炭似的帮助却意义非凡。

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,稻盛和夫作为一名外人,对与自己完全无关的事情慷慨解囊,这种恩情让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。

而员工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工作,为公司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努力,用创造的价值来报答稻盛和夫的恩情。

从稻盛和夫帮助员工解决困难这件事来看,员工正遇到干旱,急于寻找水源。而此时,稻盛和夫作为“及时雨”,刚好为他送来“一壶水”。

送这壶“水”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,但却让员工体会到“久旱逢甘霖”的幸福感,让他对“送水之人”心存强烈的感激之情。

稻盛和夫不仅在自己的员工遇到困难时,会适时地送上“一壶水”,在经营企业的时候也同样如此。

或许,正是他这种“利他精神”让很多人都受益匪浅,所以,那些人才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他,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生赢家。

曾经有一家位于日本名古屋附近的电子厂,因为经营不善,面临即将倒闭的危险。刚好这家电子厂的老板与稻盛和夫是高中同学,于是他就跑来向稻盛和夫求救。

但是,京瓷内部的很多中上层管理者,都不赞同稻盛和夫对这家电子厂伸出援助之手,因为这么做会对京瓷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。

然而,在稻盛和夫看来,虽然这家电子厂经营效果不是很乐观,但是它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,而且也并没有失去市场竞争力。

如果京瓷能够在这个时候适当地帮它一把,或许它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。所以,京瓷应该向它伸出援助之手。

稻盛和夫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,还是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。即便是那些没有明确表示反对的人,也存在着一些担忧,觉得这样做风险真的很大。

但稻盛和夫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,他亲自去那家电子厂考察,并且将考察的情况告诉京瓷的管理者。

一个月之后,他通过考察,确定了这家电子厂有复兴的可能,而且那些原本持反对意见的管理者也被他的这种执着精神所打动,全都支持他的决定。

于是,稻盛和夫决定收购这家电子厂。

但是,在收购电子厂的过程中,他的那位老同学,也就是该厂的原老板,向他提了一个要求,就是希望不要将该厂的老员工裁掉。

稻盛和夫明确告诉他,无论怎样,这里的老员工都不会被裁掉。

另外,该电子厂还有一些人担心京瓷虽然答应会收购它,但可能不会给太高的收购价格。稻盛和夫知道后,就对他们说:

“ 当一家企业遭遇困难的时候,那些有能力的企业绝对不可以趁火打劫,而是要尽心地帮它一把。

因为当它走出困境的时候,一定会想方设法地报答曾经帮助过它的企业。所以,你们放心,京瓷绝对不会乘机占电子厂的便宜。”

最后,这家电子厂在京瓷的帮助下,很快便渡过难关,最终以良好的业绩回报了京瓷的帮助。

稻盛和夫的利他之心,不仅让这家企业成功复活,而且也让它的所有员工心存感恩之心,在以后的时间,只要京瓷有任何需要,它必将全力以赴地去偿还这份恩情,并且也会学习京瓷的这种精神,不遗余力地去帮助那些处在困境之中的企业。

稻盛和夫曾经说过:“ 一个人,要用‘一壶水’的利他哲学,来经营自己的人生。如此,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,你才会向其伸出援助之手。

同样,当你身处困境之中时,也才会有人站出来助你一臂之力。这样的社会才会充满温情,而不至于人人都自私自利。

所以, 当一个人用‘一壶水’的人生哲学,来经营人生的时候,才会得到来自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满足。”

你尽管善良,上天自有衡量

作家梭罗说:“善良,是唯一永远不会失败的投资。”

生命是一场回声,不要吝啬每次微小的付出。

人生的奇迹,总是发生在那些不经意的善意间。

有句话说得好:“善良的人,永远不会吃亏。”

别人落难时,拉一把;他人无助时,帮一帮。

一个心怀善念的人,即使曾被命运以刻薄荒芜相欺,终有一日,会得到世界的善待。

稻盛和夫曾经说过:“ 凡事不必担心结果,因为因果必报。

也就是说, 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,其实不用刻意去追求结果,因为做善事自然得善果,做恶事自然得恶果。

所以,不必担心自己做善事会得恶果,也不要想着做了恶事之后会有好报。

稻盛和夫非常相信“因果报应法则”,他总是劝诫身边的人多做善事,并且自己也以身作则,尽最大努力从事慈善事业。

他曾经斥巨资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和慈善基金,专门奖励有突出成果的科研人员和家庭困难的学生。

而且,在稻盛和夫的影响下成立的“盛和塾”,也已培养了三千多名优秀的企业管理型人才。

另外,更值得一提的是,稻盛和夫还出资50多万美元,设立“中国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基金”,为中国西部培育出大批专业型人才。

在稻盛和夫的世界观里, 不管一个人有多么成功,都必须要有一颗善良的心。

他说:“这么多年来,我看到过各种人物的盛衰起落。几乎所有的人,平日有什么样的行为,就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。

“可以说, 因果报应的法则真的很灵验。它会用事实告诉你,好人不会永远吃亏,坏人也不会永远走运。或许好人可能会遭遇一些不好的待遇,坏人也可能会一时得势,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所有人最终都会各得其果,进入应该有的境遇。”

每个人来到世上,都有着各自固有的命运,命运虽然难以把握,但我们的人生却时刻处在命运的引导之下。

而且命运也可以通过努力得以改变,所以, 我们在命运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,因为还有一只无形的大手,在影响着我们的命运,它就是“因果报应法则”。

因此,只要我们多做善事,总是往好的方面去想,就可以影响命运的走向,让命运之轮向优异处运转。

《菜根谭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 为行善不见其益,犹如草里冬瓜,自应暗长;为恶不见其损,如庭前春雪,当必潜消”。

意思是说,当一个人行善的时候,即便没有立刻得到报答,他也为自己种下善因,就像是草丛里的冬瓜,即使人看不到它的成长,但是它照样在长大;

反之,一个行恶的人,虽然一时之间没遭到什么报应,但也会像春天庭院里的积雪那样,慢慢地被融化掉。

很多年前,稻盛和夫一手创办起来的京瓷接受了一家快要破产的公司的请求,吸收它为京瓷集团的成员,帮助它重整旗鼓。

这家企业曾经也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大公司,产品也热销过,但因为跟不上时代潮流而最终被市场淘汰。

但令稻盛和夫没有想到的是,在吸收重建过程中,那家企业的很多员工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,于是就向稻盛和夫提出很多苛刻的要求,甚至还闯到他的私宅进行威胁。

这让稻盛和夫非常烦恼,京瓷也因此受到很多负面影响。

原本京瓷是出于一片好意,才帮助陷于危难中的那家公司东山再起,但有些人却以怨报德,乘机制造混乱以满足自己的私心。

稻盛和夫想了很久,还是决定不与他们计较,坚决维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,坚持帮助那家公司渡过难关。

不久之后,那些原本闹事的员工,都被稻盛和夫的善意和宽大的胸襟所感动,开始感谢他的救助。其中被救助者中的一个人,后来还成为京瓷中的一名骨干。

再后来,他又被派去救助另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。在他的带领下,那家公司不但重建成功,而且还提前偿还了巨额债务。

原本的受救助者转而变成救助者,这就是一种命运轮回。当初受到别人的恩惠,如今通过自己的行为将这种善意传递给另外一个人。

如果每个人都能像稻盛和夫那样,不管别人怎样以怨报德,自己始终坚持自己的善意之举,然后通过这种善意去感化他人,那么,人世间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发生了。

在这个物质世界里,一直存在抗衡定律。也就是说, 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在利己与利他之间保持着一种平衡。

如果有人硬是要打破这种平衡,必然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。

因此, 只有利人的人才会利己,反之,那些损人之人必定也会损己。

英国一所大学做过这样一个试验,让20名试验者同时观看一部记录志愿者们救助穷人和残疾人的影片。随后对那些被感动的人进行唾液分析,结果发现,他们免疫球蛋白A的数量,比没看影片之前增加了好几倍。

由此可见, 充满善意的人,即便不能立马得到好报,但相对于心存恶意的人,身体也会更加健康。

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多积德行善,将自己的善意传达给身边之人。

要像稻盛和夫那样,即便已经站在世界的某个高峰,也不去俯视世间万物,而是 用一颗平等的善心去看待所有人和事,并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,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,更要始终坚信,只要心存善念,就一定能够得到一个好结果。

稻盛和夫说过,因果报应或许不会立马实现,甚至在有生之年都未必能够看到,但“善恶到头终有报,只是来迟与来早”。

无论做什么事,只要动机和行为是善意的,就不用担心它的结果。由于善意的动机和行为,它的结果也必定是充满善意的。

要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充满善意呢?

用基督教的语言来说,就是 施爱

善念来源于关爱之心,不需要特别的条件。

只要祈愿自己的朋友、自己的太太或自己的先生能够幸福,只要从内心为他人的事业和人生的顺畅而感到由衷的喜悦就可以了。

真正的灵魂,应该是祈愿对方、他人更好,将他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的,充满关爱的东西。

所以稻盛先生总是说要:“心怀善念”。

大家可能会想:“仅仅心里想就行了吗?什么都不用做吗?”

稻盛先生说:“是的,只要想就行了,想要让这个世界更好,想要让自己的朋友更好,想要让自己的朋友成功,只要想就可以了。”

我们需要放下自我,将自己的事情置之度外,但要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朋友们变得更好。

就是说,必须具备这样诚挚的关爱之心。

善良,是地狱与天堂之间的那道墙

有人曾问:什么才是善良?

其实,答案很简单:

所谓的“善”,指的就是关爱。那么,什么是关爱呢?

就是要思“善”。就是要能够把别人的快乐视作自己的快乐,把别人的悲伤视作自己的悲伤,要有这样的一颗心。

也就是说,要具有充满善意、关爱他人的心灵。佛教中用“布施”或“慈悲”这样的词来表达这个意思。

稻盛先生经常讲这样一个故事:(以下摘自《思维方式》一书)

有一个修行僧来到某个寺庙修行,他问寺庙长老:“地狱和天堂到底有什么区别?”长老回答道:“地狱和天堂看起来是一模一样的场所。”

地狱和天堂都有一口相同的大锅,里面都煮着热气腾腾的美味面条。但是,要吃到锅里的面条,必须用长筷子,像晾衣杆一样长的筷子。

堕落到地狱里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人。他们都叫嚷着:“我先吃,我先吃。”争先恐后地围住锅子,把很长的筷子伸到锅里,夹起面条,想要先吃。

但是筷子太长,锅里的面条夹不住,就想抢走别人已经夹起的面条,于是相互争夺起来。

结果面条撒了一地,一口都吃不到。即使运气好夹住了面条,也因为筷子太长而无法将面条放入口中。最终谁都没吃上锅里的面条。这就是地狱的光景。

而天堂的条件虽然和地狱一样,但气氛很和谐。大家都有关爱他人之心,所以优先考虑的都不是自己。

人们围着大锅,用很长的筷子夹起面条之后,都会将面条送到对面人的嘴边说“您先请”,让对方先吃。对面的人吃完后就会说“谢谢,这次轮到您吃了”,于是夹起面条送到对方嘴里。

所以,即使是像晾衣杆一样长的很难使用的筷子,也能一边相互表示感谢,一边开心地一起享用。

与混乱嘶叫的地狱环境相同、条件相同、工具相同,天堂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。

我想,是 人心态的差异制造了天堂和地狱。

环境和物理条件完全一样,一边仿佛在修罗场,怒吼嘶号,你争我夺。结果谁都得不到想要的,大家都痛苦煎熬。

而另一边,却充满了爱与关怀,先人后己,互帮互助,为对方尽力,而对方也给予回报。这样的话,大家都活在和平幸福的环境里。这就是所谓“天堂地狱一念间”。

现实世界也是一样。“只要自己好就行”,以这种赤裸裸的利己心待人处世,必然摩擦冲突不断,同时把自己逼入更坏的方向。

努力摒弃这样的利己之心,从自身做起,用关爱之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。

如果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“利他心”,就能构筑起富裕、和平、幸福的社会。每一个人的命运也会朝更好的方向转变。(原文完)

在上文中提到的,利他心也就是善良,才是地狱与天堂之间的那道墙。

结语

善良是这世间,最难准确形容的东西。

但它却又真真切切,刻在每个人的骨血里。

这世界光怪陆离,你我却如此平凡。

可哪怕再普通,再渺小,只要相信善良,付出善良,回报善良,这人间,就值得我们深爱。

因为地球是圆的,那些付出过的善意,总有一天会回到你身上。

转载自百度文库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告知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